板式换热机组作为高效的热交换设备,合理保养能延长其使用寿命、维持换热效率。以下从多个维度为你详细介绍保养要点及方法:
一、日常运行保养
-
压力与温度监控
- 实时监测机组进出口压力、温度变化,确保参数在设计范围内(如压力波动不超过 ±0.1MPa,温度偏差不超过 ±5℃)。若压力骤降或温差明显减小,可能是内部结垢或泄漏,需及时排查。
- 示例:供暖季若发现二次侧水温不达标,先检查一次侧热源参数,再查看换热器压降是否增大,判断是否需清洗。
-
水质管理
- 定期检测循环水硬度、pH 值(建议每月 1 次),硬度应≤60mg/L(以 CaCO₃计),pH 值控制在 7~9,避免结垢或腐蚀。
- 若水质较差,需加装软化水装置或投加阻垢剂,防止换热器管束结钙镁水垢(如碳酸钙沉积会使换热效率下降 30% 以上)。
二、周期性维护(按运行周期制定计划)
1. 换热器清洗(关键保养步骤)
-
清洗频率:
- 每年至少 1 次(如供暖季结束后),若水质差或温差明显下降,需缩短至每季度 1 次。
-
清洗方法:
- 物理清洗:拆开换热器板片,用高压水枪冲洗表面污泥、锈渣,清除机械杂质(注意板片间密封胶条是否老化,需更换时用专用工具拆卸)。
- 化学清洗:配制柠檬酸或专用换热器清洗剂(浓度 5%~8%),通过循环泵打入换热器,常温浸泡 2~4 小时(温度不超过 60℃,避免腐蚀板片),再用清水冲洗至 pH 值中性。
- 示例:某小区换热机组因未定期清洗,板片间结垢厚度达 1mm,换热效率下降 50%,清洗后温差恢复至设计值。
2. 水泵与阀门维护
-
水泵:
- 每季度检查轴承润滑情况,添加锂基润滑脂(用量为轴承腔体积的 1/3~1/2);运行时监听是否有异常噪音(如轴承磨损会发出 “嗡嗡” 声),检测振动值(振幅应<0.06mm)。
- 每年更换机械密封件,避免漏水导致电机损坏。
-
阀门:
- 每月手动开关一次电动调节阀、截止阀,防止阀芯卡涩;检查阀门法兰连接处是否泄漏,及时更换密封垫片(如橡胶垫片老化需立即更换)。
3. 仪表与控制系统检查
- 校准压力表、温度传感器(每年 1 次),确保显示误差≤±1%;测试压力开关动作值(如补水泵启停压力设定点是否准确)。
- 检查控制柜内线路是否松动,接触器触点是否氧化(用酒精擦拭),程序逻辑是否正常(如自动补水功能是否灵敏)。
三、停机保养(长期停用或换季时)
-
排水与防锈:
- 放净换热器及管道内的存水,用压缩空气吹干内部,防止冻裂(冬季停用尤其重要);对碳钢材质的管道外壁涂刷防锈漆,不锈钢板片可涂抹一层薄机油防氧化。
-
充氮保护(可选):
- 若停机时间超过 3 个月,向换热器内充入氮气(压力 0.05~0.1MPa),隔绝空气防止板片腐蚀。
四、常见故障及保养预防措施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保养预防方法 |
---|---|---|
换热效率下降 | 板片结垢、介质流量不足 | 定期化学清洗、检查水泵流量是否达标 |
接口处漏水 | 密封胶条老化、螺栓松动 | 每年更换胶条,按对角线顺序紧固螺栓(扭矩均匀) |
水泵振动异常 | 轴承磨损、叶轮失衡 | 定期润滑轴承,清理叶轮杂物(如缠绕的纤维) |
控制系统失灵 | 仪表故障、线路接触不良 | 定期校准仪表,紧固控制柜线路端子 |
五、保养记录与管理
- 建立设备保养台账,记录每次清洗、换件、检测的时间及参数(如清洗前后的压降对比),便于追溯问题和优化保养周期。
- 培训操作人员掌握基本保养技能(如判断水质优劣、简单故障排查),避免因操作不当缩短设备寿命。
总结
板式换热机组的保养核心在于 “防结垢、防腐蚀、防异常损耗”,通过日常监控、周期性维护和停机防护,可有效提升设备稳定性和节能效果。若涉及复杂问题(如板片泄漏需焊接修复),建议联系厂家进行处理,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二次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