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空调系统中,板式换热机组是实现能量传递与温度调节的核心设备之一,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冷热介质的高效换热,满足空调系统对 “冷量” 或 “热量” 的输送、分配需求,具体功能可从空调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(制冷、制热)和系统环节(如热源 / 冷源侧、末端侧)展开分析:
一、核心作用:高效传递冷热能量,衔接系统不同环节
板式换热机组的本质是 “能量转换器”,利用金属板片的高导热性,让两种温度不同的介质(如热水与冷水、制冷剂与水)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完成热量交换,从而实现:
- 制冷模式:将空调系统中产生的冷量(如来自冷水机组的冷冻水)传递给需要降温的区域(如室内末端空调箱、风机盘管);
- 制热模式:将热源提供的热量(如锅炉热水、市政热力)传递给空调系统的循环水,为室内供暖。
其优势在于换热效率高(传热系数是传统壳管式换热器的 2-5 倍)、结构紧凑(相同换热量下体积更小),能适配空调系统对 “小温差、大流量” 的换热需求。
二、在空调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及作用
1. 冷源 / 热源侧与系统环路的 “能量衔接”
空调系统的冷源(如冷水机组、冷却塔)和热源(如锅炉、市政热力)往往无法直接与末端设备连接(如压力、温度不匹配),板式换热机组可作为 “中间转换器”:
-
示例 1:市政热力接入空调制热系统
市政热力管网的热水温度通常为 80-110℃(压力较高),而空调末端(如风机盘管)所需热水温度为 45-60℃(压力较低)。
板式换热机组可将高温市政热水与空调系统的循环水进行换热,使空调循环水升温至 60℃左右,同时隔绝市政管网的高压力,保护末端设备。 -
示例 2:冷水机组与末端的冷量分配
大型空调系统中,冷水机组出口冷冻水温度为 7℃,若直接供给多个楼层的末端,易因管路阻力导致流量不均。
板式换热机组可将 “主机侧大循环” 与 “末端侧小循环” 分离:主机侧通过板式换热器将冷量传递给末端侧循环水,末端侧可独立控制流量和压力,避免相互干扰。
2. 系统分区与压力隔离,保障运行稳定性
大型建筑(如商场、写字楼)的空调系统常按区域(如低区、高区)或功能(如办公区、裙房)分区,板式换热机组可实现:
-
压力隔离:高区楼层的水循环需要较高压力(如 30 层建筑可能需要 0.8MPa 以上),而低区仅需 0.3MPa。
若不隔离,高区的高压力会传递至低区,导致低区末端设备(如风机盘管)因超压损坏。板式换热机组可通过 “二次换热” 将高低区系统分开,各自保持独立压力。 -
流量调节:不同区域的空调负荷(如会议室与办公室)随时间变化差异大,板式换热机组可搭配水泵、阀门组成 “分区换热模块”,通过调节各分区的换热量,实现精准控温。
3. 回收余热 / 余冷,提升系统能效
在空调系统中,部分环节会产生可回收的 “废热” 或 “废冷”,板式换热机组可通过换热实现能量再利用:
-
示例 1:空调排风余热回收
商场、酒店的空调系统排风(夏季温度低于室外、冬季高于室外)中含有大量冷量 / 热量。
板式换热机组可让排风与新风通过换热(如空气 - 水板式换热器),使新风在进入室内前先被预冷 / 预热,减少空调主机的负荷(可节能 10%-20%)。 -
示例 2:冷却塔余热利用
夏季制冷时,冷却塔排出的热水(约 35℃)可通过板式换热机组与生活热水系统换热,预热生活热水,降低热水器能耗。
4. 保护系统设备,减少故障风险
板式换热机组通过 “介质隔离” 和 “参数缓冲”,可避免系统中不利因素(如杂质、腐蚀、压力波动)对核心设备的影响:
- 防止介质污染:若热源侧介质为腐蚀性液体(如工业废热回收),板式换热机组可将其与空调系统的洁净水循环隔离,避免腐蚀空调设备。
- 缓冲流量波动:当末端设备(如空调箱)启停导致流量骤变时,板式换热机组的容积和阻力特性可缓冲波动,保护冷源 / 热源设备(如冷水机组的压缩机)。
三、总结
板式换热机组在空调系统中是 **“能量传递的桥梁”“系统分区的屏障”“能效提升的工具”**,其核心价值在于:
- 实现不同温度、压力的介质之间安全高效的换热;
- 隔离系统不同环节的干扰(如压力、污染);
- 灵活适配末端负荷变化,降低系统能耗。
无论是小型商用空调还是大型中央空调,板式换热机组都是优化系统运行、保障稳定供热 / 供冷的关键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