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介质过滤器是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预处理设备,通过石英砂、无烟煤、活性炭等多层滤料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、胶体、有机物等杂质。为保证其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,定期检查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定期检查的核心注意事项:
一、运行状态日常巡检(每日 / 每班)
-
进出口压力与压差监测
- 记录过滤器进口压力、出口压力及压差(进口 - 出口),正常运行时压差通常为 0.05-0.1MPa。
- 若压差突然增大(超过 0.15MPa),可能是滤料层堵塞、滤料板结或进水浊度骤升,需及时反冲洗;若压差突然减小,可能是滤料层坍塌、内部管路破损或阀门泄漏,需停机检查。
-
出水水质检测
- 每日监测出水浊度(推荐≤1NTU)、色度、肉眼可见物等,若出水浊度超标(如>2NTU),可能是滤料失效、反冲洗不彻底或滤料层穿透,需排查原因。
- 对于设有取样口的过滤器,定期取样对比进出口水质,判断过滤效果是否衰减。
-
设备运行声音与泄漏检查
- 听设备运行时是否有异常噪音(如水流冲击声过大、管道振动声),可能是内部部件松动或水流分布不均。
- 检查壳体、法兰接口、阀门、压力表接口等部位是否有漏水、渗水现象,若发现泄漏需及时紧固或更换密封件(如垫片、O 型圈)。
二、反冲洗过程专项检查(每次反冲洗后)
反冲洗是恢复滤料过滤能力的关键环节,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:
-
反冲洗参数是否正常
- 检查反冲洗强度(通常为 10-15L/(m²・s))和时间(一般 5-10 分钟)是否符合设定值,强度不足会导致滤料清洗不彻底,强度过大会冲跑滤料。
- 观察反冲洗排水水质:初期排水应浑浊,后期逐渐变清,若始终浑浊或有大量滤料颗粒排出,可能是反冲洗强度过大、滤料级配不合理或承托层损坏。
-
布水 / 集水装置完整性
- 反冲洗时若发现滤料层表面局部鼓起、凹凸不平,可能是布水器(如多孔板、滤帽)堵塞或损坏,导致水流分布不均,需停机检查布水器是否有杂物堵塞、滤帽是否脱落。
-
反冲洗阀门动作状态
- 检查反冲洗进水阀、排水阀、正洗阀等是否开关灵活,有无卡涩、内漏现象(如反冲洗时出口仍有水流出,可能是正洗阀内漏)。
三、滤料与承托层定期检查(每月 / 每季度,根据运行负荷调整)
-
滤料层状态检查
- 打开人孔观察滤料层是否平整,有无局部凹陷、结块或板结(若出现板结,可能是长期反冲洗不彻底或进水含油、有机物过高),需手动松散或更换部分滤料。
- 测量滤料厚度(如石英砂层、无烟煤层),若因反冲洗流失导致厚度减少超过 10%,需补充同种规格滤料(注意级配一致,避免影响过滤精度)。
- 检查滤料是否污染变质:石英砂若发黑、无烟煤若黏连、活性炭若失去吸附性(如出水异味),需部分或全部更换滤料(一般石英砂 2-3 年更换,活性炭 1-2 年更换,具体根据水质而定)。
-
承托层检查
- 承托层(如鹅卵石、粗砂)位于滤料下方,作用是支撑滤料并防止滤料泄漏。检查承托层是否松动、移位,若发现滤料进入承托层或排水口有滤料颗粒,可能是承托层破损,需重新铺设。
四、附属设备与管路检查(每月)
-
阀门与仪表
- 手动操作各阀门(进水阀、出水阀、反冲洗阀、排污阀等),检查是否开关顺畅,有无卡顿、锈蚀,气动 / 电动阀门需检查执行器是否正常工作(如气源压力、电机接线)。
- 校准压力表、流量计、浊度仪等仪表,确保读数准确,避免因仪表误差导致误判运行状态。
-
管路与连接件
- 检查进出水管路、反冲洗管路有无腐蚀、结垢或堵塞,尤其是弯头、阀门死角处,必要时进行疏通或除锈防腐(如刷漆、衬胶)。
- 法兰、接头的密封件(垫片、密封圈)若老化、破损,需及时更换,防止漏水导致压力损失。
-
反冲洗水泵 / 风机(若有)
- 若采用水泵辅助反冲洗,检查水泵运行电流、扬程是否正常,有无异响、漏水;若为气水联合反冲洗,检查风机风压、风量是否达标,过滤器内曝气是否均匀。
五、长期停机前的检查与维护(停机超过 1 周)
- 停机前需进行彻底反冲洗,排出滤料层内的残留杂质,避免微生物滋生或杂质沉积板结。
- 若停机时间较长(1 个月以上),需将过滤器内充满清水(或通入氮气保护),防止滤料干燥龟裂、管路锈蚀。
- 关闭所有阀门,切断相关动力电源(如反冲洗泵、电动阀电源),并在设备上悬挂 “停机检修” 标识。
六、记录与追溯
- 建立运行检查台账,详细记录每次检查的时间、压差、出水浊度、滤料状态、反冲洗参数等数据,便于分析设备运行趋势,提前预判故障(如滤料更换周期、反冲洗频率调整)。
- 若发现异常(如出水超标、设备泄漏),需及时记录异常现象、处理措施及结果,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。
通过以上定期检查,可及时发现多介质过滤器的潜在问题,确保其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,延长滤料和设备寿命,同时保障下游水处理系统(如反渗透、离子交换器)的稳定运行。